第29章_细说清朝
乐文小说网 > 细说清朝 > 第2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然而,朝鲜的史料上说。清室的先世根本不是建州三卫的首领,不过是居住于“婆猪江”的一个野人部落而已。)

  话归本题,康熙接到桑结的回信,由于信中的措词相当恭顺,也就不为已甚,而且竟然答应,关于达赖五世圆寂的事,替他保守秘密。

  桑结不死于康熙的讨伐,却在康熙四十四年死于驻在喀木的一个蒙占王子拉藏汗之手。

  那时候,西藏与青海、新疆的关系颇为密切。杀掉桑结的拉藏汗,是青海和硕特部部长顾实汗的孙子。这青海和硕特部,原从新疆的和硕特部分出。

  桑结曾经清求顾实汗出兵,帮他肃清西藏境内的一个异己分子一一据有后藏拉达克区域的藏巴汗。藏巴汗属于喇嘛教的旧派(红教),与桑结所隶属的新派(黄教)相对立。

  顾实汗的兵一到,果然便把藏巴汗消灭。桑结把喀木(西康)割让给他,作为酬劳。他留下一个儿子鄂齐尔汗,帮桑结镇守拉萨。

  鄂齐尔汗的儿子,就是拉藏汗。拉藏汗与桑结处得不好,桑结想毒死他,没有成功,又调了若干兵,准备将他驱逐。拉藏汗却先发制人,把桑结捉住杀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拉藏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桑结所立的“伪达赖”六世也废了,另立一个小孩子为达赖六世(名字叫伊西)。

  青海的若干喇嘛不肯承认这位伊西,也找到一个小孩子噶尔桑,立为达赖六世。

  双方都递了奏章给康熙。康熙对伊西与噶尔桑两个达赖六世,均加以批准,命令伊西住在拉萨,噶尔桑暂时住在青海西宁的红山寺。

  十三个年头以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拉藏汗死于来自新疆的准噶尔军队之手。

  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在康熙三十五年兵败自杀以后,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由于是忠于清朝,被康熙赏给阿尔泰山以西、天山以北全部额鲁特四部的领土。

  这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很大,处心积虑,想吞并西藏。他先和拉藏汗攀亲:娶了拉藏汗的姐姐,又把拉藏汗的儿子招为女婿。然后,在康熙五十六年借护送女婿归省为名,派大兵侵入西藏;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占领拉萨,将拉藏汗杀了。

  策妄阿拉布坦之企图兼有西藏,对康熙构成一个严重威胁。康熙没有办法不应付,而且惟有出于用武之一途。

  康熙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任命富宁安为靖逆将军,由巴里坤进攻乌鲁木齐。富宁安在七月间到达乌鲁木齐的郊外,吃了一个败仗。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康熙又命令侍卫色愣率领禁军,会同西安将军额伦特,由青海的一路向西藏前进,救援拉藏汗。额伦特统率了不少满兵、蒙兵、汉兵,开到哈喇乌苏河(怒江上游),遇伏,全军覆没。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派延信与噶尔弼二人,分别由青海及四川进军。在噶尔弼的指挥之下,有一位汉人岳钟琪,论地位仅是永宁协的副将(副旅长),论兵力仅有绿营兵几百人,却一打便打下里塘,降了巴塘,冲到拉萨,替康熙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问题。

  《细说清朝》四三、治河

  比噶尔丹与策妄阿拉布坦更难对付的,是自古为中国之患的黄河。

  黄河原也未尝故意与中国人为难。它也不过是一条大河而已,无知无识。它的毛病,一则是由于穿过了宁夏和内蒙古的沙漠,夹带许多的沙,二则是到达孟津以后,地势陡然平坦,水流不快,沙就沉积下来,越沉越厚,把河床垫高了,只得“改道”。如果东汉以后,没有成千成万的糊涂人,丢弃禹的“疏、浚、导、引”良规,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鲧的覆辙,拼命筑堤,那末,“改道”就只是常常小规模地、慢慢地改改而已,不会闹出“决口”的大乱子来。

  等到堤岸筑得极高以后,河旁原有的足资调节(吞吐)的若干大湖(泽),如荥泽、大陆泽等全被隔绝,而且下流的若干分水口(九河)也被堵塞,逼得黄河无路可走,安得不发脾气?

  在康熙即位之时,黄河所走的路与今天不同。它从明朝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开始,便已从兰封县铜瓦厢向东南流,流到徐州、宿迁;在宿迁的皂河镇冲进运河,又流到淮阴,由淮河的河道人海,于是日夜不停地把淮河的河床垫高,河床垫高以后,黄河之水流不下去,加上运河之水与淮河之水一齐倒灌,把洪泽湖扩大得像一个小海。

  在顺治一朝与康熙初年,决口的事史不绝书。康熙九年四月的一次尤其厉害,淮安、扬州两府各县的田地被淹得所剩无几。次年,桃源县(泗阳)的堤也坏了二百五十丈。

  当时的“河道总督”是王光裕。这人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胡搞了七八年,毫无功效。康熙在十六年二月,将王光裕免职,命靳辅继任河道总督。

  靳辅是汉军镶黄旗人,当过安徽巡抚。他对治河本无研究,但有心把事情做好,物色到一位奇才浙江钱塘人陈潢。

  靳辅在陈潢的协助下,从康熙十六年起治河,治到康熙二十七年,完成了不少工程。

  第一,他在淮阴以东当时黄河的两岸,造了坚固的堤,一直造到距离海岸仅有二十里之处。

  第二,他加强了淮阴以西沿着淮河与洪泽湖的若干河堤与坝,使得水集中而有力,足以冲刷河床的沙。于是,那已经因沙淤而失掉出海之路的黄河,反而获得了淮河的助力,居然能够冲掉自身所堆积的沙,浩浩荡荡入海。

  第三,他知道运河关系国家的漕运,不应该长此因黄河夺路而中断,于是他除了修建运河之内的各闸以外,毅然决然不惜工费,加开一段新运河,称为“中河”。功成以后,果然舟楫可以来往,漕运畅通。

  第四,为了保护淮阴至江都(扬州)沿运河各县的农田,防免那溢进运河的黄河之水,溃决运河之堤,他兴筑若干所谓“减水坝”.在堤下开了若干可以开关的洞口,洞口之外接以小河与沟渠,以便于必要时放水。这样,既可防运河的泛滥或决口,又可以帮助老百姓灌田。

  以上四项,均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直隶巡抚汉军镶黄旗人于成龙反对他,说他用钱太多,说“中河”并不能行船,说“减水坝”会促成以后的决口,说他的整个办法根本不对;不该着眼于运河及运河西边的洪泽湖、及东边的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而应该着眼于所谓“里下河”的出海之口,应该挑海口的沙。

  康熙把靳辅召回北京,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叫他在宫里的乾清门和于成龙及若干廷臣当面辩论,康熙自己主持这一盛大而严重的辩论会。

  靳辅说:海边的沙绝对挑不干净,而且海水长潮之时比海边陆地要高过五尺。宋朝范仲淹留下了一个很长的范公堤(在今日盐城与东台两县,由北而南,与海岸平行),便是挡住海水,不让它倒灌里下各河的。(泰县泰坝以北的叫做里河,以南的叫做下河。)

  靳辅又说,他本就建议过,为了宣泄运河所负担的黄河、淮河与各湖之水,应该开一条新河,把运河的水接引出来,夹以南北长堤,直达范公堤,同时加高当地的范公堤由一丈到一丈五尺,把新河的水量积蓄到一丈高,比海面潮涨之时还高过五尺,然后把闸一开,不怕河水不流到海里去。

  靳辅也顾虑到,在新河开了以后,水都跑到海里去,老百姓灌田反而缺水,他主张在新河河堤设若干涵洞,供应老百姓以必需的水。

  靳辅的办法尽管很对,但是辩论终于失败。失败的原因,不是他不会讲话,而是于成龙有人附和。谁?漕运总督慕天颜。结果,靳辅被免职,靳辅的智囊陈潢在押解到京之时病故,幸免治罪。康熙任命一个叫做王新命的作河道总督。此人一事无成,三年以后免职。康熙又把靳辅叫了出来,靳辅只好再干,干不到几个月,就积劳而死。康熙于是让于成龙试试。这于成龙倒也乖巧,把自己的妙法一概放弃,完全依照靳辅的办法去做,把事情做得十分妥贴,在康熙三十九年死在任上。康熙又派了一位张鹏翮来继承靳、于二人的事业,在康熙四十七年大功告成。(靳辅所设计的新河也造成了,便是今天江都仙女庙与东台白驹闸之间、经由泰县泰坝的“运盐河”。)

  黄河倒也识趣,不再胡闹,到了咸丰六年(1856年)便绕了淮河与运河,改道而走,由山东入海,直到今天。(抗战期间一度改道,于胜利以后回龙。)

  《细说清朝》四四、通漕

  康熙自己说过,他在亲政之初,便认为削藩、治河、通漕是三件待办的大事。这三件大事均与财政有关。削藩与治河,都是花钱的事,但办好以后,增加岁入极多。通漕,实际上完全有赖于治河。运河被黄河堵塞了,漕米便到不了京城。

  “漕”字从水从曹,是用军曹押船行水运粮。漕的创始者是秦始皇。他为了伐匈奴,而不得不“飞刍挽粟”。两汉、唐、宋在京城(长安、洛阳与开封)均驻有重兵,这些兵与中央各衙门的大小官吏每年要吃很多的粮,而且薪俸也用米、麦计算,所以必须由产米、产麦之地漕运大量米、麦到京城来。当时的运道,是由长江经由“邗沟”入淮,由淮经由汴河入黄河,然后溯黄河而上,到达开封、洛阳、长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w123.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w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